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通用人工智能应用与管理专栏

  • 大模型商业应用挑战及其管理对策:基于知识增强的应用框架

    金旭磊;陈刚;黄丽华;肖帅勇;张成洪;

    大模型产业发展迅速,其技术创新与广泛应用推动了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带来了显著的商业价值。大模型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我国大模型产业迅速增长,大模型技术日渐成熟。然而,企业在应用大模型的过程中,除了遇到模型性能的问题,还会面临人员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现有关于大模型的研究多聚焦于技术层面,缺乏商业管理视角的综合分析。本文通过调研四家实施大模型的企业,探讨了大模型商业化应用中的挑战与需求,并提出基于知识增强的大模型商业应用框架,为企业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4;No.26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的管理创新与挑战

    杨弦;罗钦芳;李布;林志杰;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强大的学习理解、多模态数据生成、自动化和自适应进化能力,给管理创新带来了广阔的前景。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和管理环境演变等多因素融合也为管理创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并深入分析了GAI在新产品设计、客户关系管理、精准营销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面的创新应用,最后提出了GAI在管理创新中遇到的内容质量风险、技术应用风险和发展制约因素等方面的挑战。研究内容有助于构建GAI在管理创新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推动GAI在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实践。

    2025年03期 v.44;No.264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传统网约车平台和无人驾驶网约车平台间的竞争策略演变

    董仲鹏;樊治平;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网约车将逐渐从部分城市试运营走向全面商业化运营,成为传统网约车的竞争对手。针对无人驾驶网约车的试运营和全面商业化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本文研究了传统网约车平台的竞争策略演变和消费者盈余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网约车平台在全面商业化阶段应提供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并且其针对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的最佳研发投资水平与研发投资成本系数等因素相关。如果无人驾驶研发投资成本系数足够低,那么无人驾驶网约车平台的利润和消费者盈余均大于传统网约车平台的利润和消费者盈余。本文得到的结论及管理启示可为传统网约车平台在不同阶段的竞争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64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基于多方演化博弈的人工智能隐私风险协同治理策略研究

    林泽源;余晓;陈迁;徐茜;

    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数据隐私侵权、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进一步放大了该产业的治理缺口。考虑到政府单一治理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新兴风险的困境,本文构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探究治理机制,讨论了奖惩机制、消费者监管成本与补偿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应采取“先奖励、后惩罚”的策略,在技术发展初期提升企业积极提供数据保护服务的奖励金额,而在技术成熟时应加大对企业隐私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消费者是否积极监管主要受监管成本和应得补偿的影响,积极监管的奖励并不能显著激励消费者参与治理;企业与政府产生的协同效应会促使企业在具备成熟的技术和治理体系时主动遵循监管要求并提升自身治理水平。本研究为构建人工智能隐私风险的协同治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持,为政府监管机制革新与企业自律机制优化提供实践参考,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安全可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双重保障。

    2025年03期 v.44;No.264 2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信治理:理念、框架与挑战

    朱峻;姜元春;刘业政;柴一栋;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极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其在决策过程中的不可解释性、数据偏见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使得如何提升GAI的可信化水平成为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以实现可信GAI为目标,构建了以多维度共治、全流程优化、多主体参与为理念的综合型治理框架,提出了“技术+人+管理”的治理模式,给出了在不同视角下实现可信GAI的路径,并指出了GAI可信治理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应对思路。本研究为提升GAI的可信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对GAI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03期 v.44;No.264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研究论文

  • 产能共享下平台选择策略与定价决策优化研究

    蒋忠中;戴国豪;臧元基;

    产能共享的蓬勃发展诞生出中介型、服务型和众创型等不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对多样化平台下运营模式的显著差异,企业如何通过科学的平台选择与决策发挥产能共享优势、提高参与企业的利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构建供给方和需求方组成的博弈模型,刻画不同类型平台的运营特征,分析供需双方的均衡定价决策与平台选择策略。研究发现:供给方的最优平台选择主要由平台建设成本、服务价值和创新价值决定,需求方的最优平台选择主要由服务成本系数和供给方抽成决定,且双方能够在创新价值、服务成本系数或供给方抽成较低时实现共赢;平台选择对供应链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政府应积极为共享制造平台建设提供引导。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产能共享运营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2025年03期 v.44;No.264 4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 揭示重大工程数字价值创造协同机制——基于SVN方法

    徐晟;侯雅馨;李想;

    数字化背景下,各参与主体协同创造数字价值有助于推动重大工程的转型升级。然而,现有研究对多主体协同行为视角下的数字价值创造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价值网络(SVN)方法,构建了包含6个主体、7种协同行为及112条协同行为流的CB-SVN模型,识别了关键主体、关键协同行为流及驱动路径,分析了协同行为作用效果及各主体价值创造能力,揭示了重大工程数字价值创造的多主体协同机制。研究表明:业主、施工总承包商和设计单位是关键主体,信息共享行为和联合工作行为是关键协同行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行为的作用效果较差,各主体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本研究为重大工程数字价值创造协同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对推动重大工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3期 v.44;No.264 5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 基于订单数据分析的B2B物流网络设计与订单配载决策优化

    郭晓龙;王润泽;王磊;李肖潇;

    如何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处理小批量多品规的订单是B2B企业物流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最小化运输成本与运输时效加权和为目标函数,对订单配载、车辆装载和运输路线进行联合决策。本文通过企业订单数据分析挖掘客户订单特点,提出了中心库加前置库的物流网络方案,并结合订单配载算法为企业设计一个高效的物流仓库网络与订单配载决策系统。首先,进行订单分级处理并结合时间序列需求预测算法确定中心库的库存容量;其次,根据聚类算法和客户位置进行前置库的选址决策;再次,按照订单分类和物流网络进行订单配载和运输路线决策。结合企业实际销售数据,本文实现了针对该企业销售情况的物流网络设计方案,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2025年03期 v.44;No.264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 经济金融化、金融干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朱函语;崔建军;

    本文研究了经济金融化、金融干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经济金融化能否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取决于其是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过度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当经济金融化处于中低水平时,金融干预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经济金融化过度时,适当的金融干预有助于消减市场失灵,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分区域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契合度较低、经济金融化负面影响较为突显,且在金融治理中的灵活性与精准性稍显不足。因此,应警惕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冲击与风险,通过结构优化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增强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金融治理能力。

    2025年03期 v.44;No.26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基于“三重赋能”视角的研究

    任广乾;景曼;薛坤坤;刘莉;

    国有企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了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和绩效提升的重要途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突破口。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绩效。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赋能(增强创新动能)、信息赋能(缓解信息不对称)和治理赋能(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绩效。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东部地区国有企业、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在提升国有企业绩效的同时提高了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实证依据。

    2025年03期 v.44;No.264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 数字产业化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持久不变?——基于非线性MS-VAR模型的研究

    杨博文;张媛柯;

    本文基于2002—2023年互联网发展的相关指标和GDP年度数据,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系统地研究了数字产业化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产业化与经济”系统在“低速增长区制”和“高速增长区制”之间反复转移,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因果关系,整体上驱动了宏观经济增长。其中,数字产业化在低速增长时波动性小、持续时间长,在高速增长时波动性大、持续时间短,而宏观经济增长则相反。个别子系统的数字产业化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和“韧性”。本文指出了数字产业化对宏观经济增长影响的重要性与独特性,据此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对数字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并建立数字经济监测预警制度。

    2025年03期 v.44;No.264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创新驱动下R&D投入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王乾润;布娲鹣·阿布拉;陈俊科;李敬;

    伴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一带一路”深耕细作,强化R&D经费配置,催生双边棉产品贸易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本文采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科教与创新环境、区域经济合作、空间距离5大项指标共同作用,从不同程度对双边棉产品贸易产生影响;(2)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R&D投入、区域贸易协定、跨境人民币结算极大地促进了双边棉产品贸易增长;(3)R&D投入对双边棉产品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R&D投入强度每增加1%,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将显著提高2.520%。本文研究对于提升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棉产品贸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5年03期 v.44;No.264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