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 独特性需求对绿色品牌购买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郝金锦;马钦海;范广伟;

    基于映像理论,本文探讨了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影响绿色品牌购买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实证研究表明:独特性需求各维度(创造性选择、非流行性选择和相似性回避)对绿色品牌购买均具有显著影响;非绿色品牌规避在创造性选择和绿色品牌购买、相似性回避和绿色品牌购买之间起中介作用;性别和产品类型在创造性选择和非绿色品牌规避、相似性回避和非绿色品牌规避之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非绿色品牌规避在创造性选择和绿色品牌购买之间的中介效应;产品类型调节非绿色品牌规避在创造性选择和绿色品牌购买、相似性回避和绿色品牌购买之间的中介效应。

    2018年05期 v.37;No.22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下的企业创新研究

    秦佳良;张玉臣;

    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本文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探析了来自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流程创新,都和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存在非线性的倒U关系:当灰色竞争较小时,会促进企业创新;随着灰色竞争加大,企业创新的可能性增大;当灰色竞争很大时,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年轻企业同成熟企业相比,企业创新受到非正规部门灰色竞争的影响更大;非出口企业同出口企业相比,流程创新也会有类似的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制定创新战略及政府制定政策如何处理与非正规部门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8年05期 v.37;No.224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产品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的影响:基于产品核心价值视角

    纪雪洪;张思敏;杨一翁;童泽林;

    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往往会开发新的微小属性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会产生影响吗?什么样的微小属性更容易打动消费者?本文在偏差假设检验理论基础上引入信号理论,研究微小属性对品牌评价的影响。通过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的产品偏好实验发现,一般的微小属性仅能影响到消费者对品牌的特定属性评价,但无法对产品的品牌综合评价产生显著作用。但当微小属性与产品核心价值较为相关时,微小属性会对品牌综合评价产生显著影响。此外,消费者知识水平对微小属性和品牌综合评价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这些研究结论会启发企业应当开发什么样的微小属性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018年05期 v.37;No.224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李晓娣;张小燕;

    以创新生态系统引领区域创新发展,是当前创新管理领域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在文献梳理及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基于"要素→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构建起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开放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及层次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要素、作用机制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基础要素对作用机制有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分别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与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创新环境与创新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系统开放性对作用机制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2018年05期 v.37;No.224 22-2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融资融券对中国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安辉;唐红;高宇翔;

    本文基于2010年3月3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期间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以及沪深300指数的日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中国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均能降低股市波动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显著的牛市和熊市区间,进一步考察股市处于不同市场形态时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程度,其结果一致。由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中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相关建议。

    2018年05期 v.37;No.224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SVM预警研究

    淳伟德;肖杨;

    本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研究对象,通过FSI方法处理2002. 01~2016.12期间金融市场数据的结果作为样本集,运用4种核函数SVM模型,Logit回归,DDA以及BPNN模型来构建预警模型,并采用F1-Score和AUC对预警模型四个时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多项式核函数SVM预警模型不仅拥有优越的学习和预测能力,同时能够提前捕捉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号,进而能为金融风险管理部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模型工具。

    2018年05期 v.37;No.224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多元企业和专业企业捆绑销售策略博弈分析

    王海平;刘树林;林军;

    捆绑销售问题相关研究多关注垄断企业捆绑定价或多元企业之间产品兼容问题,很少涉及多元企业和专业企业竞争的市场结构。并且,这些研究大都假设产品之间严格互补。本文针对单向互补的两类产品,利用垂直差异化模型,分析了一个多元企业和两个专业企业在不同质量优劣情况下的捆绑策略博弈均衡。结果显示:(1)若多元企业和专业企业的两类产品都比较同质,前者绑定,后者不绑定;(2)若多元企业没有明显劣势,且至少有一类产品显著优于专业企业,两者都绑定;(3)若专业企业没有明显劣势,且至少在一类产品上非常占优势,多元企业不绑定,专业企业绑定;(4)若多元企业和专业企业各有明显的优势和劣势,两者都不绑定。

    2018年05期 v.37;No.224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碳税与补贴政策下三级供应链的减排合作研究

    龙超;王勇;

    一直以来运输排放都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运输排放将运输商纳入到零售商、制造商二级供应链,研究了在政府碳税和补贴政策下三级供应链在不同领域合作中的减排问题。研究表明,碳税与补贴政策下供应链在定价、减排领域同时合作时各企业的减排量最大,提高补贴可以提高各企业减排量并且随着合作深入,减排量的提升程度也会越大;而提高碳税会降低企业减排量,但是降低程度会逐渐减小。最后结合我国减排实际本文给出了企业减排与政策制定方面的相关建议。

    2018年05期 v.37;No.224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考虑风险厌恶的供应链退货策略研究

    武钰才;李常洪;王继光;苏刊;

    考虑供应链成员的风险厌恶,本文构建单一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系统,通过逆向递归法求得完全退货和无退货两种不同策略下的均衡解,对比并提出供应链成员如何选择退货策略的最优条件。数值实验分析了供应链成员的风险厌恶程度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结论表明:供应链成员风险厌恶程度越高,零售商越倾向于全退货策略;当厌恶程度足够大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均会选择全退货策略。此外,最优订购量不受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影响,批发价格和制造商绩效水平与风险厌恶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2018年05期 v.37;No.224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考虑需求预测误差的PPP项目多目标担保兑付策略研究

    王丽萍;张璞;王渤权;张培;

    针对需求不足情形下,PPP项目中预期财政或有债务需保证偿付的问题,本文以担保兑付保证率最大、预测兑付额年序列现值总额最小为目标构建了考虑需求预测误差的多目标担保兑付模型(MGP模型),并针对担保兑付预测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需求量预测误差具有模糊性的特征,提出了可信性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案例验证结果表明,考虑需求预测误差的多目标担保兑付模型及其可信性遗传算法不仅能得到合理的PPP项目多目标担保兑付策略的非劣解集,而且有效给出预期财政或有债务的逐年预测,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和财政风险的管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2018年05期 v.37;No.224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 基于公平熵的预测性维护服务价值衡量及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陈菊红;黄放;张雅琪;姚树俊;

    针对制造企业实施预测性维护服务时遇到的价值衡量和收益分配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服务结果为导向,基于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构建收益模型,以客户采用预测性维护服务前后最大收益的差值衡量其价值,并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和公平熵对其收益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性维护服务可以大大提高客户和制造企业的收益;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服务供应链的协调;利用公平熵可以求出绝对公平下的最优收益分配系数,以及相对公平下收益分配系数的决策区间。研究结论为制造企业预测性维护服务的价值衡量及收益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8年05期 v.37;No.224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 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的回顾与探析——三大特征及“自我”视角下的心理过程

    朱琳娜;翁清雄;高永;

    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期,个体职业生涯的构造越来越复杂,仅依赖个体每日的工作情绪不足以衡量其对整个职业生涯的感受。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的提出就顺应了这一需求,弥补了职业生涯理论中对情感因素关注不足的问题。然而,目前的研究经常将职业生涯幸福感的概念与相似概念混淆使用,相关文献也未深入探讨过它的理论内涵。本文通过梳理职业生涯幸福感现有研究,提出了该概念的三大特征:相互影响的情绪体验,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轴以及自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职业经历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幸福感的具体心理过程,提出引起自我差异的职业经历的可接触性、职业经历与自我差异类型的相关性以及职业经历/差异类型对个体的重要性在这一路径中的调节作用,最后对职业生涯幸福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2018年05期 v.37;No.22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下载本期数据